前幾天去看《白日夢冒險王》的時候,在美麗華看見《偷書賊》的電影即將在2月14日上映,而我雖然LAG了非常久,終於能趕在2014年電影上映前看完《偷書賊》原作小說,真是可喜可賀!
這本書是某年生日的時候,大學好同學郭小姐送我的生日禮物,身為一個圖資人(念了六年自稱圖資人應該不為過^^")能收到一本書做為禮物實在讓我很開心,尤其這是一個講述文字、閱讀與寫作的力量的故事。
儘管知道這是一本好看的書,也在收到書的當下就開始閱讀,但我還是讀到一半停滯了,過了數年直到最近才讀完。原因無他,我想我當時還無法適應作者──那個死神的敘述方式,一邊描寫現狀又不停自己爆雷是怎樣啊XD 有網友也提到書的前半部讀起來確實有點卡,越過之後就通了。這次重讀我就猛衝,已經忘記自己上次是停頓在哪個地方,一頁一頁翻下去就對了,總算讀起來流暢許多,雖然大致猜想得到結局,但看到後半段仍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會如何寫。
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?最近聽了幾場作家的演講,帶給我的其中一個啟示是,創作是很主觀的東西,創作的理念有時候很宏大,卻被閱聽人看淺了,創作的動機有時候很膚淺,也許只是為了謀生糊口的工具,卻又不小心被過度地解讀。
以《偷書賊》一書而言,坦白說我對於文字的力量很無感,我想我不是一個典型的愛書人,文字之於填鴨式教育體制下的我,是一點也不能讓人感動的符號,所以有點無法體會主角莉賽爾的心情。我喜歡《偷書賊》這本書,是因為故事中所傳達出超越社會現況、超越種族的高貴情操,在戰亂的世代中,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的關懷,非常溫馨。
全站熱搜